发布会|沙坪坝→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沙坪坝区围绕“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定位,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从“构建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助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五个方面发力,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今(2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沙坪坝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肖庆华 沙坪坝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贾 宇 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
李 剑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肖庆华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五个方面发力
沙坪坝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肖庆华介绍——
构建创新体系方面。建立行业部门、属地镇街、平台公司协同机制,完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联席会议制度,高位嫁接各方资源,实施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与重庆大学等16所驻区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推、项目共建,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当前,沙坪坝区加快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3大科创高地,推动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医工交叉等10个产业技术全国领先,实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迭代升级、“星耀沙磁”、科技成果转化等8项行动,初步构建起“3108”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平台方面。聚智聚力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建设,联动“一核四片”,围绕平台载体、研发创新、生态要素、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部署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
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由“一校一圈”升级为“一区一圈多园”,重塑创新圈层,从高校周边的小载体向全区产业发展的大平台转变,初步形成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4+N”创新平台新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40余个,区级及以上孵化平台38个、入驻项目团队1450余个。
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搭建高能级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平台,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全区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这两个数据完成率均居主城都市区第一,完成市级目标任务达到了457%和290%。
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级,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高校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2个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4.79%。
助力成果转化方面。系统梳理高校科研成果,打通“成果甄选+成果评价+小试熟化+项目投资+加速发展”全链条,与重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数智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建成开物工业等3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打造超百人中级技术经纪人团队,走好成果转化“三个一公里”。
今年以来,技术交易登记达到45亿元、增长超过2倍,环大学创新生态圈“4+N”园区年产值突破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获全市经济领域改革典型案例,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坚持“养花先养土、养鱼先养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组建工业设计、物流供应链金融、绿色智能建筑、生物医药、专业服务5个创新产业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成果互鉴。
实施“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行动,深入推进“沙磁菁英”“归巢行动”“青春筑梦”“人才三宝”四项人才计划,新增“新重庆人才卡”高水平科技人才119人,成功组建创新种子基金,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第一。
沙坪坝全景 伍北海 摄
问答精选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记者:在“4+N”园区中有一个华宇城·生命科技园,请介绍下打造生命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贾宇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贾宇介绍, 沙坪坝辖区有陆军军医大学等设有医科类专业的高校4所,三甲医院4家,国家级科研平台8家,是全市医学医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县。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推进创新要素产业化学反应,形成新质生产力。
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位于凤鸣山华宇城产城综合体,紧邻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南医院,交通便利、配套齐全、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空间约12万平方米,是沙坪坝区中心城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主要载体。
华宇城·生命科技园 沙兴公司供图
园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体功能是推动临床医学转化,依托临近的西南医院、新桥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等临床研究中心,重点围绕再生医疗、AI医疗及设备、植入式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聚焦临床问题需求,开展临床成果转化、临床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生命科技企业与医院构建临床合作关系,构建“临床发现问题—协同研究问题—技术形成产品—产品推广应用”体系,推动一批引领性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一批创新性、领军性企业,将沙坪坝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临床医学转化高地。
●核心要素是临床医学高端人才,园区有别于市内其他生命科技园区的最大特点,是周边集聚了全市最为顶尖的生命科技人才,两院院士、杰青、长江等国家级人才110余名,市级人才320余名,占全市70%以上。园区11月建成投用后,大量的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推动建设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语言智能脑机接口实验室、天然药物创新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入驻团队12个、人员超百人。
●根本要义是创新临床转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沙坪坝区进行了三方面的机制创新,建立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方式,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食药监管、经济、科技等部门多跨融合,为入园企业在药械注册审批、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搭建临床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辖区医疗机构临床资源共享,常态化开展医院、企业临床试验对接活动。
目前,已引落地生命树、启妥斯等产业项目10余个,在谈项目21个,园区产业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记者:沙坪坝区把环大学生态圈作为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的主要抓手,还有哪些探索性突破?
贾宇介绍,2018年以来,在市科技局统筹安排下,沙坪坝区率先推进环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大学创新生态圈,构建“部门协同、三区联动、社会参与”协同共建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良好的效果。
2022年以来,沙坪坝区更加突出“一切工作向‘多打粮食’聚焦”,以产业创新为核心,迭代升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
●革新校企合作顶层设计。迭代原有的“一校一圈”,升级为“一区一圈多园”新模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与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签订合作协议,落实“一园区一专班”,实现区校、部门、镇街、平台公司多层级联动,激活稀缺要素。
●产业导向打造创新平台。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设计创意等细分领域,建设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4+N”创新园区,形成“一园一产业”。运用城市更新的理念,改造“原重庆鸽牌电缆厂”、重庆师范大学东部校区等老厂房、老校区约50万平方米,推进国有资产“十项全面清理”,腾挪“黄金地段”的机关事业单位用房,建设孵化载体“筑巢引凤”,让闲置厂房、楼宇、校舍变身创新工场,吸引达梦数据库、欧林生物等上市公司纷纷入驻。截至目前,环圈整合创新载体102万平方米,集聚企业2000余家、产值50亿元。
●营造创新创业卓越生态。聚焦打造西部一流的知识产权高地,争创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实施“人才三宝”等4项人才行动计划,开通“人才直通车”。率先组建技术市场协会、沙磁校友会、科技智库,共建工业设计、生物医药、专业服务等5个创新产业(人才)联盟,聘请校友会担任“沙磁合伙人”,组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成立10余个专项小组,推进信息收集、成果挖掘、项目对接。
举办西部科学城杯创新创业大赛,支持第8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在区落地。持续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累计培育300余名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今年以来,引进新重庆人才卡A卡人才119名,推动20项高价值成果在区转化,连续三个季度获得创新高分报表。
拾光格·数字软件园 郭晋 摄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重庆大学在深化校地合作,支持沙坪坝区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剑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李剑介绍,重庆大学与沙坪坝区长期有着深度的合作,也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重庆大学也长期把校地合作作为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①共建新型高端创新平台,打造服务地方智力高地。推进与沙区政府、星云基因共建精准医学研究院;和云从科技共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重庆市先进轻金属研究院也落户在沙坪坝区“创客港·未来科技园”。重庆大学目前与23家头部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15家头部企业来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大家都实质性的投入做好联合科技创新。学校现在正在做一些具体计划,希望能把这些联合研究院、头部企业合作平台落在沙区,做好推动沙坪坝区在产业的上下游,面向人工智能、面向新能源、新材料这方面产业上下游的融通发展,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发展。2022年3月,重庆大学与沙坪坝区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聚集高端人才、打造高端平台、加快成果转化来开展合作,制定了24项清单化、项目化的合作事项,截至目前已经在成果转化方面落地了20多个项目,在先锋智慧创新产业园、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落地沙坪坝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校地合作增添了许多实质性内容,将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建设走深走实。
③以创新创业为支撑,助力科技园内涵式发展。学校与沙坪坝区科技局共建金沙科创园,助力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提档升级。在园区里已经有180多家企业,其中有20家企业是重庆大学的师生创新创业来建设的,其中有3家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未来,重庆大学也借“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契机,深化与沙坪坝区的科技合作,特别是要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方面做好实质性工作,搭建更多的平台、落地更多的项目,也助力好科技资源转化为地方的产业资源,做好重庆大学的贡献,不仅为当前的产业发展做好贡献,也为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做好引领性的贡献工作。
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 沙坪坝区科技局供图
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沙坪坝依托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成效明显,具体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贾宇介绍,沙坪坝区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沙坪坝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工作方案,建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作专班,明确由区科技局统筹,行业部门、属地镇街、园区平台协同发力,全力推进企业培育。强化“闭环督战”,定期进行通报考核和赛马比拼,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构建梯次培育库。挖掘研判有技术实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打造沙坪坝区高能级企业培育智慧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区内企业进行实时监测、精准画像、分类帮扶,分层分类构建企业发展体系。实施“星耀沙磁”计划,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科技大健康、软件信息、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充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后备库。
●精准靠前服务。开展“一企一专班”联系服务企业行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月”“百名干部助企服务”等系列活动,部门、镇街、园区、服务机构走访重点企业,以专班服务打通企业发展路径。落实沙坪坝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等政策,2023年向147家(次)企业兑付奖补经费520余万元,向65家企业发放科信贷8800余万元,稳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还贷压力,保持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全区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完成市级任务的457%、290%,完成率均居主城都市区第一。
黄金湾智谷 郭晋 摄
重庆日报记者:沙坪坝肩负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区重任,下一步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肖庆华介绍——
①承接重大战略提升创新能级。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扛起科学城主战场的责任,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建好“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与成都武侯区共建环大学(知识)创新生态圈,共建先进流体动力装备川渝重点实验室,协同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提速建设科学大道创新带,助力成渝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产业集聚地、创新人才栖息地。
②重塑科创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四大工程”,持续拓展“4+N”创新园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年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0家。全面激活楼宇空间,连片打造“嘉陵湾创客带”,围绕“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数字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创业”构建一批新场景,让创客敢想、创意发芽,形成别开生面的创新局面。同时,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支持概念验证、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建设等系列政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③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实施“星耀沙磁”计划,持续点亮主导产业“北斗星”、战新产业“启明星”、数字产业“满天星”,努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以赛力斯为“链主”,加快集聚“链上”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成势。
着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周边和大学周边布局专业园区,积极推动驻区高校、医院生命健康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国药太极西南医药产业基地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着力培育软信产业,聚焦信创软件、汽车软件等细分赛道,大力引进软信头部企业,打造大学城宣教中心软件园、首创芯汇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软信产业“满天星”聚光成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刘敏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